top of page

《#吳旻謁有感》

產業隨著時下人們需求不同而改變,以前買房買地是為了實現有土斯有財,現在是為了提升生活品質、實現生活藍圖,不再只是「求住永遠」,例如:繼承、傳承文化,而更在乎「自己對品質還能有要求、還能有辨識能力時,實現自己的品味」。


- - -


引用如下:

目前已知大墩二街上28間透天、土地42筆已經過戶,買家過戶為自然人,但實際上「該地其實已經整合10年之久」,得業地產總經理黃博盛表示:「該塊土地搭上台中『住變商』的風潮,因此目前土地為商4,市場行情預估一坪達200萬元。」


根據實價登露,大墩二街鄰近的28間透天、土地42筆中,僅有幾筆交易被揭露,但依照地籍資料上整批土地共同設定金額達18億元,預估收購金額超過15億元以上,整合面積948.03坪。


黃博盛說:「目前建商背景購地分為兩種,一種是針對重劃區,另一類則是攻進舊市區,且以目前的市場氛圍來說,市區整合土地因為有貸款優勢,2025年整合類型的購地會趨於明顯。」

已更新:2024年12月29日


ree

在查詢關於長輩對於財產的看法時,查到不少從事都更違老行業人的所見所聞,透過他們的文字,了解很多,其中文內提到「我們太小看老人的經驗和判斷力了,那是他們奮鬥大半輩子累積起來的成就和信賴基礎」,對這段話印象深刻,不過不只是應用在長輩,而是任何人都適用。


只要人一不小心,小看了「他」的經驗、判斷力,不知不覺會變成一種與「他」的相處方式,而如果自己沒有及時發現,就難走入「他」的內心了,因為這種相處不是相處,而是一種演講式的單向溝通,再怎麼樣都只是是自己再說,而不是聽對方怎麼說。


常在想,青出於藍更勝於藍,並不是後輩對前輩文化的反噬,而是就當下時空而言的一種符合潮流的表現方法。以前的公告現值是這樣,而現在的公告現值是那樣,就不能以現在的視角看以前的公告現值就認為過去沒價值,畢竟乘上物價指數之後,再來比較才較接近公平。不評論,感覺才是尊重不同人生經驗的合理表現。


文字來自閱讀下文心得:

老人,都更危老的主角! 先認同,才能化解!

關於業務、經商


這本書對我的印象深刻的點,是就覺得他講的超對,用很務實又正向的視角分析經商、做生意、做業務的細節,他不會批判,也有很多實例,可以從案例看見很多細節。


剛隨手翻看到一句,覺得很棒「成功銷售的秘訣在於不要怕提出要求。你不提出要求,就不可能得到。」其實我過去蠻排斥業務這個工作,對以前的我來說,覺得業務就是胡亂賣東西的人,但後來想想,可能是因為我沒有遇過好業務,或是我自己還沒有能力辨識好業務,搞不好,我身邊充滿許多好業務,所以想想,也許先前的想法只是誤會。後來自己親自當了業務一年,發現業務是一份很偉大的工作,他需要有堅定的心,才有辦法輕鬆勝任,總之,現在我對業務這份工作是尊敬的,不過這個尊敬也只會在我自己也真的懂這個行業時,我才有資格對別人做評論。


先前做業務的時候非常挫責,但挫折可能在於我太被要求速成了,或是這個社會對於業務的期待,是需要能與客戶有匹配的對話能力,才有資格升任業務這份工作。總之,當時的我非常挫責,我也可能礙於我只要覺得還沒有充足的知識,就無法跟別人進行分享,當然包含帶著想要銷售的口吻去面對客人,因為我覺得我什麼都不會,而我竟然只是要去那邊跟別人講一個我所不了解的事情,或是我不熟悉的事情,我實在做不到。


說來說去,覺得老闆也是業務的一種,我現在對業務的看法,就是可以自己追求獎金的職務,無論有沒有底薪都可以是業務,而且後來覺得,就算在朝九晚五的工作,也可以是業務,因為你可以當你主管的業務,好好的對他施展各種你的長才和忠誠,並且識相的輔助他,讓他需要你、不能沒有你,我覺得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業務。


再者,人生也不只有工作,很多時候我們得為自己「主動爭取」,才有更好的機會,也才能在有限的資源中,窮盡他的使用。主動為自己爭取各種東西,是一種愛自己的表現,因為你值得這些你所想要的一切。

  • istockphoto-2188547469-1024x1024-fotor-bg-remover-20250919232012_edited
  • Instagram
  • Facebook
  • Line

© 2025 by 飛的哲學‧實心幸福.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.com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