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古人說「門當戶對」,說得不錯,但我更強調「心門當戶對」。今天想來聊聊「無知的抱歉」。
機器與機器之間,只要卡榫對好、孔對好,電切下去就能運作。人與人之間,除了經常提到的三觀正確外,還有「心門」有沒有對到位也很重要。心門,是能理解彼此的能力、能換位至對方處境感受的能力,這無疑是在考驗是否具備「覺察能力」,有覺察能力者,不但可以理解對方,也能與對方在同一頻率一起療傷。
當一段關係發生衝突時,除了嘗試以口語表達解開誤會,也會嘗試將溫和姿態融入關係,成為關係的調和劑,漸漸的,這段關係會好轉起來。可是若當一方「沒有能力理解」你的感受、你的處境時,就不具備「心門當戶對」的要件,這下怎麼辦?沒能怎麼辦,就只是「終於」知道彼此在同理彼此的能力上有落差,無法強求。(帶他參加飛飛開設的聊心實體聚會,一起學習、省思關係經營議題)
咦,那這樣的關係,當初到底是怎麼湊在一塊?很多可能呀!一見鍾情、一見如故、一拍即合的順眼,就可能會遇到。
在與人交友時,一開始即留意「心門當戶對」條件,好讓我們更清楚如何拿捏關係遠近、關係定位,這就像為關係買保險,可以為未來關係遇上危機時,能確保有一定程度的同理能力基礎、條件,有這樣的能力則能保證關係修復機率。
想想看,倘若選擇了「心門當戶不對」的對象時,你能理解對方的痛楚,而對方不能理解你時,你可以毫不在意嗎?發生一次還好,發生第二次也還能承受,但如果這段關係都一直是如此,不曉得可以撐多久才是。我們能呵護心愛的他,但誰來呵護也想被心疼的自己呢?看起來只有「時間」吧!時間是萬事萬物的療癒之母。

今天參加一場占星講座,其中印象深刻是討論「擇時」,過去我開業時也有幫自己擇時,今天再次聊到擇時話題,讓我聯想到近期常聊的「人際關係合盤」話題。
我們怎麼「擇時」呢?以開業行業屬性、開立目標進行日子、時間的篩選,好讓開創的事業可獲得來自天地萬物的能量加持,讓我們事業走得更為平步青雲。先定義事業的幸運行星、幸運物、關聯物,接著再以所需要的條件進行日子、時間的篩選,通常這時客戶會有時間限制,因為必須搭配他實際開業的事前準備、作業時間。
然而怎麼「擇人」呢?與「擇時」邏輯相近,一樣必須先熟悉當事人本命盤。除了掌握本命盤的先天元素外,最好要與當事人談過後,以便我更能掌握其不同行星之發展程度為何,發展程度因人的後天學習、經驗而有所不同,這些不同的歷練影響著我們能否搭上當時流年帶來的機會與禮物。
在掌握本命盤、掌握當事人不同行星發展程度後,接著探尋當事人「擇人」目標、目的、場合等,詢問精確後,我才能對症下藥,給出適合的方針,甚至是對於客戶提供的資料進行選擇。這一樣與開業擇時一樣,都需要清楚知道「我們開業的目標」、「我們擇人想完成的目標」。
回想到今年4月時,過去任職的公司同事敲我,他說到最近在尋找助理,他好奇詢問占星是否可幫助他「擇人」,我說可以,接著後續進行必要的了解、討論、搜集資訊。他在這已當任管理職三年以上,他剛經歷一波被二位助理黑的日子,雖然他們皆沒有黑成功,因為這位主管是一位做事非常認真的人,在我尚在此公司任職時,經常可見他單位績效優異,並且時常能對部門提出具體優化項目、新觀察點。總之,這位主管在單位有著屹立不搖的信任、能力。
這位主管得知貼身助理黑他後,深感痛苦、苦惱,經過一些時間後,因工作需要,仍然需招募足夠助理,隨後他對幾位面試者的抉擇感到傷腦筋,因此找上我。我看過他所提供的資料、探尋他的需要後,給了他抉擇建議。
在今年七月時,我們有約會,無意間關心到他的新助理狀況,我真的是看著他雀躍的臉龐在回答我問題,真是替他覺得開心,感謝他採納我的建議、實踐,也感謝老天爺保佑這位用功的孩子。
回想我當時怎麼為他「擇人」呢?方法如前段所述,邏輯不複雜,但是要把每個階段的作業做得仔細,才有辦法讓每個階段的判斷都很穩,穩的話,後續提供的建議品質當然好。回想這件事感到很喜悅,過去他是我的同事,如今我們再次以「服務」搭上線,感恩的心,也感謝我自己。

昨天到一間餐館吃飯,餐館不大,但裡頭滿滿因享受餐點而頂著喜悅臉龐的客人。
一進門後的我,被第二排一位年齡約長我5歲的先生兼爸爸身分的男子目光吸引,我別無有他。入座前,這名男子約莫又看了我約3次,我心想,我臉上有東西嗎?還是我奇裝異服?心想:「我也沒穿著特別露,中規中矩的一套暗紅色民俗風洋裝,還是他看我是孕婦覺得很奇特?」,後來被隔壁傳來的義大利麵奶香中止這場腦內對話。
餐點上桌前,我被隔壁桌享受著餐點的神情吸引著,感覺桌上的菜色很美好,同時聽著自己肚子咕嚕地叫。在我享受獨自等待餐點的時光,那位男子又看了我一次,而且他是轉頭看,接著他們一家四口的女兒、媽媽也朝我這裡看了我一眼,他們一來一往的看我,讓我對他們一家的用餐氛圍感到好奇,所以我也觀察他們一些時間。
觀察後發現,那桌的媽媽從頭到尾都是雙手插著腰,那桌的二位孩子從頭到尾被他們爸爸念、被他們媽媽嫌,其實孩子看上去也不小,大約小五至國一的年紀。從那桌傳來的「唸」聲並不是很小聲,餐館不大、天花板沒有特別高,所以唸什麼大略可聽得一二。原本期待這桌爸媽進行夫妻對話、閒聊,但沒有,他們只是頂著一張僵硬的臉、四處望,或者是唸她們的孩子。我試圖讓眼光停留在他們附近,想再等待一些時間確認其用餐氛圍有沒有變化。沒有讓我等到就是了,他們顯然沒有想與對方對話、問候的需求,看起來只是在從事一件例行公事-進食,還不是「享受」餐點的等級。
瞅了幾眼後,我也沒興趣多看。心想著,這妻子目前大概過得不太幸福吧!不知道她有沒有曾經感覺幸福過?祝福她過去至少曾嘗過幸福的滋味,哪怕幸福是姊妹淘给的也行。如果心中有愛、心中有幸福,從眼神就能看出來。怎麼感覺到幸福呢?先喜悅自己的所作所為,幸福就會來了,因為你看的到幸福,所以你接的住幸福。
至於你說先生呢?覺得他看上去像是他在這個家沒有需要特別用心投入某事的狀態,或是說他似乎沒有感覺到他在這個家可以做些情感交流的投入,他也許不清楚、不知道,甚至沒有感覺到自己有被這個家需要進行情感交流。感覺他只是這個家、這位妻子情緒及氛圍的反映者。
家的幸福法則
妻子擔起讓自己過得開心的責任
妻子擔起以不帶情緒的口吻說出自己需要的責任
先生收到妻子的需要,並履行(履行討論,或履行單獨/共同實踐)
加分項目:妻子因自己需要被滿足,進而表示喜悅、開心情緒(不必表達感謝)
每個家的「家的幸福法則」不全然相同,但都有一些通則,從我角度分析通則,會以「雙方皆須承擔關係經營的部分責任」為切入點,我認為這是一個關係經營的付出與回饋機制,當一段關係的機制建立完善,且雙方皆履行,其實這樣的機制所帶出來的關係氛圍,都不會太差呢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