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幫助,是建立在「交換」之上

  • 作家相片: 飛飛
    飛飛
  • 6月25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思考到底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幫助,是要幫助到什麼程度?為什麼要幫助?而幫助的目的是什麼?真的有其必要去施行幫助?還是幫助只是一種包裝用詞呢?或其實意義不重要,只重要在當事人付諸幫助時,心中對自身的意義?


過去的我,對於「幫助」一詞的認知是得達到「不求回報」才叫幫助,也就是付出幫助的人為0實質收穫,才叫做幫助,但是發現其實社會與我想像中的不同,我開始重新思索何謂「幫助」,甚至覺得過去的我是否對「幫助」有過於美名的情況。


無論在哪些領域,都能看到幫助字詞的運用,從心理學書籍的「助人者」、宗教誓言的「助人」,甚至是家常話之間的「幫助」,其應用的很廣泛,我虛心接受這些幫助,也對於提供幫助者感到十分感激。


當我收下這些來自他人的幫助時,心中經常夾雜「些許愧疚感」,當我得知自己有這種症狀時,竟然收到「你需要認為自己是值得得到這些幫助」的人,我驚訝的是,我竟然反過來被指導我內心有對方認為類似自信缺陷的情況,我更疑惑了。


現在我也不想管別人怎麼想,而是想重新釐清、重新定義,在這社會提及的「幫助」,其實是「交換」概念,這也難怪俗話說「施比受,更有福」、「付出、獲得是同一件事」,因為付出的人更能成為「獲得」的先發制人,他總是能先掌握他想獲得什麼東西的決定權。


釐清「幫助」的接地氣定義後,我更理解社會的運作,變得更有底氣,尤其在協議、協商,甚至是生意上的買賣議價過程,會變得更能靈活運用自己、讓自己變得更能屈能伸,因為只要內心以「幫助」的視角出發,你會對你所說的話、提出的方案、提出的要求,都會覺得更加肯定你的中心思想。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飛飛新穎又獨特的講解方式,融合占星理論和客人的人生經驗

占心諮詢-從字面上來看,好像與命理和諮商脫不了關係,自然有些刻板印象浮上心頭。但這次會談結束,完全跟我所想的傳統算命和心理輔導,相差甚遠。大部分傳統命理,往往將我們框架於命盤之下,我這一生中,一定會發生什麼災厄,只適合什麼工作,去完之後往往有些許無力感湧上。...

 
 
  • Instagram
  • Facebook
  • Line

© 2025 by 飛的哲學‧實心幸福.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.com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