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  • 飛飛

理性分析,感性抉擇

其實更明確來說,應該是「理性分析,『衝動』抉擇」。人真的是在「衝動」的情況下,做選擇的,當然也很可能常聽人說:「小朋友才做選擇,大人不做選擇」,不過這也是耍嘴皮子開玩笑的說法,聽聽就好,面臨正經事時,我們還是得做選擇,如果不在能選擇的時候做選擇,最後也只是被環境選擇。


這陣子對「選擇」的議題,挺有感覺,也許自己正面臨生涯規劃的十字路口,而我的家人們也一樣,正好站在生涯規劃的十字路口處,所以朝思暮想,想什麼呢?想著我們後不後悔先前做的決定,總之,我們今天就從「後悔」的視角,來談「選擇」。


什麼叫做後悔?我定義為「後來覺得反悔」、「後來想要毀約」,如果用電腦功能按鈕來描述,那肯定是「reset」最能描述後悔的意境。再次叮嚀大家,請大家不論在何時、何地,都要提醒自己時時保持客觀看待每個名詞的精神,沒有所謂「好」的事情,也沒有所謂「不好」的事情,好與不好都是人定義出來的,如果你沒有給自己時間「為自己」重新思考、重新定義所謂的「好與不好」,那麼你只會在「無意識(沒發覺、不知不覺)」的情況下,隨著大眾、多數人、社會價值觀而活,沒有給自己重新定義的機會,等於自己活在別人的框架底下。鄭重聲明,活在別人、社會框架底下沒有不好,如果你是有意願選擇這樣的方式生活,那我覺得很ok,只要是你有經過思考的抉擇,我認為都很棒,也很值得。


為什麼人會後悔呢?什麼時候會覺得後悔呢?有許因為看見更好的選擇,或是對新選擇適應不良。前者很好理解,因為看見更好的選項,所以理當是人,都會想接近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好、更輕鬆、過得更舒適的選項,然而,後者是比較容易被忽略的狀況,起初可能是因為對新選擇的不適應,才開始燃起緬懷舊選項的心情,接著開始合理化自己想念舊選項是比較好、比較適合的念頭,例如:分手後,暫時無法適應單身生活,結果隨即復合,並告訴自己:「舊愛最美,還是他最懂我」,或是任何與改變生活習慣有關的例子,皆屬之。


「我當初怎麼會沒有想清楚」是在人感到後悔之後,反過來責罵自己的常見話,想問:「你真的沒有想清楚嗎?」,我們怎麼判斷自己到底有沒有想清楚,我用兩個面向來檢視,第一,思考時間長短,第二,是否為長久以來,就想做的事,只要符合任一條件,那就是「你有想清楚」,至於「思考時間長短」的長短定義,由你自己決定,畢竟每個人對於時間長短,感受都不同,最擔心的事,是連自己對時間長短的定義,都游移不定。


後悔,是一件很自然、很合理的行為,人之常情,如果你覺得老是後悔自己做的決定時,那麼可以以上述兩點做省思,當然,若不符合上述兩點其中一點,那該打屁股,表示你對於做選擇,還沒準備好以負責任的態度面對,不過這也無法立即學會,必須得過時間歷練,再加上經過一次次承受魯莽選擇的結果,才可能學得會,倘若我邊有這樣的朋友,我會選擇靜靜地站在遠處觀賞他的成長,避免一旦接近後,掃到颱風尾、承受無妄之災。


說到對自己的選擇後悔,想必大家身邊肯定也有不少對自己選擇鮮少後悔的人,我們來談談感到後悔、鮮少感到後悔的人的差異,如果跳脫「後悔」的字詞,我們以更明確的文字來定義,那就是「容易意識到不足、危機意識感相較強烈」,他們也許不一定真的不後悔,只是他們鮮少思考「假如重來一次的話」的假設性問題,比較專注在當下,而不是緬懷過去,也有一種可能,是因為他們太有前瞻性、計畫性,或本身重視未雨綢繆、防範未然,甚至是一位憂患意識較為強烈的人,都比其他人更容易有對自己選擇感到後悔的情形,不過容易對自己的選擇感到後悔,也真的沒什麼,不是壞事,也不是好事,這只是一種狀態,沒有好壞之別,若真的要說差別,差別只在你會比較辛苦而已,因為你要承受、面對的情緒總是來的比別人多嘛,若要安慰自己,那就想著「吃苦,當吃補」吧。


我們在從「理性分析,感性抉擇」來看「後悔」議題,是不是也開始覺得,後悔其實好像也沒什麼大不了,我們從客觀角度評論一件事,分析他的優缺、好壞,但若用在自己身上時,受情緒、感覺影響是無可避免的,如果時間真的能倒回當初抉擇的那一刻,我想你肯定還是會走上一樣的路,如果你說你會選擇另一條路,那我想你還不夠了解你的感性面影響人有多強大,倘若真的回到那時候,你還是一樣會針對每個選項進行分析,然後,最後只因為某一個微不足道的理由,而讓你選擇的現在的選項,這也才會有人說「看別人的事情很容易,看自己的事,就好像霧裡看花一樣」,呵呵,共勉之。

1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永遠的愛情~你相信你的愛情是永遠的嗎?

世界沒有永遠的愛情 只有願意選擇互相愛著的關係 只有願意選擇相信彼此的關係 以前常想:「有沒有什麼是永遠的?」例如,永遠的愛情、永遠的親情、永遠的友誼。仔細回顧前面的名詞,不難發現我們將「期待某事是永遠」的這件事,倚靠在「需要有他人」的前提之上,換句話說,我們將期待放在「自己無法掌握」的事情上。愛情,需要有另一人才能構成愛情,而親情、友誼也是如此,皆需有「至少另一人」才能構成條件。 不覺得「讓自己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