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籍:寫給凡夫俗子的地區在生入門 出版:臉譜出版社 作者:木下齊 譯者:林書嫻 章節:第5章 賺來的錢、被給的時間 第6章 失敗、失敗、又失敗
第五章
p163 反正我的角色是企劃擴張到某種程度後再負責集中,集中到能進行的程度實際執行
自己也是做企劃,對於書本提到「先把企劃擴張到某程度,再把它集中到可以進行實踐的程度」,覺得感同身受,我目前的工作核心就是這樣。至於為什麼要「集中」呢?因為時間有限,我們要做的是一項「可開發的完」的任務,而不是一個「完美」的任務。
p184 我們時間都耗在這類談判上,沒有任何空檔去「行銷」
看到課本的例子,他們說他花了很多時間在「談判」,他們覺得沒有足夠的時間做行銷,當然也包含連原本的做事時間都被剝奪,被迫拿來做「溝通、談判」,覺得這現象的確是可惜的,不過我在思考的是,為什麼這個合作是需要這麼多道溝通手續呢?兩種可能,一個是因為體制太龐大,為了維持整個體制的運作,需要切工很細,而切工很細的話,對合作單位來說,他需要經過一個有萬丈高的瀑布那樣長的流程。另一種可能,是因為對個體的不信任,所以需要由最上頭的管理者決定,而其他人只是像是傳聲筒似的,都在為同一件事情的進行「傳達」。
p189 未將補助金統籌分配款視為在將來創造利益的「投資」
關於金費的運用,在一個團隊中,除了需要該領域的專業知識外,資金的運用也是一門專業,應當要衡量整個體制的後續維護成本。就像是,公司請一個專業力很夠的技師,但倘若他心態不正確,公司得要花費更大的維護成本,來維護其風氣、文化。選人才時,除了選擇可以就近火外的即戰力人才,也要為了考量公司長遠下來的風氣維護成本,所以挑選心態正確的人,也是一件不可忽略的事情。
第六章
p206 城鎮裡的閒置空屋與日俱增,棄置不顧的山林正大量出現。無論前者或後者,共通之處是未能妥善投資與管理,使價值持續降低。
覺得家家戶戶真的有很多不要、用不到、後來覺得不想要的東西,這些東西,如果換個角度來說,就是一種資源,如果能把這些資源,運用巧思,或是換一種管理的思惟,即可將這些東西都變成現金,但是可以怎麼做呢?課本提到山林資源、閒置空屋,真希望這些東西,都不要被白白的擺著,覺得很浪費這些東西的價值。在思考,不曉得可以用什麼方法,蒐集家家戶戶用不到的衣服,然後把這些衣服拆掉縫線變成布,可以製作一些道具、玩具?
p209 如果不能將資訊恰當地傳達給第一線人員,會讓他們與領導階層產生極大隔閡,還可能導致紛擾。全員能否取得「為什麼要做這個」的共識,將是下一個成長階段的關鍵。
溝通很重要,一個人的溝通能力,可以展現在他可以影響多少人。一個團隊的領導人或管理階層,若未能好好地將與老闆的討論過程傳達給下屬,容易給下屬產生不必要的誤會,倘若下屬自身有能力瞭解主管、願意信任團隊,那麼則不會造成太多負面影響。管理階層除了需有技術,也需要定時進修溝通技巧,以便他辛苦招來、培養起來的成員,可以好好地一同向心努力。當團隊目標清楚時,就應當一致向前,倘若有成員向心力不足,對團隊來說,都是一種努力10分,而必定會有3分的努力會是白費的現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