與一位朋友相處久了,這也是一種習慣,是人際關係上的習慣。習慣沒有好、也沒有壞,只是當你習慣有某一段關係的感覺、習慣你與他目前的相處方式後,自然較少會想到這段關係有哪些地方需要再調整,因為習慣使人安逸,習慣使我們動腦筋的頻率降低,習慣使人對問題的敏銳度降低、不易察覺問題,接近「看不見盲點」的概念,但是,我們對於發現問題的敏銳度降低,不代表沒有問題,包含這件事情的處理方式有沒有問題、與某人相處的感覺,有沒有「刻意營造」的問題。
我們將重點拉回至「人際關係」中討論,與一位朋友相處久了,自然會找到彼此互動方式,起初雙方會找到一個彼此都覺得「不反感」的互動方式,包含訊息來返頻率、使用貼圖的意義、訊息中沒有明講出來的弦外之音,若是在現實中的互動,反而簡單些,因為有了表情、聲調、行為做輔助觀察,讓我們不會在只有文字的交流空間中,對某些不了解的用詞,做太多不必要的解釋,或不必要的聯想、揣測,這就是我們常講的「想太多」。
結識新朋友時,因大家起初互不相識,多少都會配合當下氛圍寒暄,這不是做作,而是一種經社會化後的「自然反應」,有些人受社會化影響較大,會將真實的自己包裝在「西裝外套(他人看法)」底下,而有些人對於「西裝外套」不在乎,因此在起初認識時,總是表現較為直接,即是我們稱的「做自己」。
人際關係,也需要定時清理「青苔」
在與新朋友相處一段時間後,你們之間的相處模式達平衡時,慢慢地,這種互動模式會變成「習慣」、「習慣以這種方式與對方相處」,先前有提及,起初會以雙方不反感的方式互動,但「不反感」不代表「喜歡」、「不表示拒絕」也不代表「喜歡」,也可能只是為了當下某個原因,而以「看似配合」的方式與別人互動,但其實這只是「不表態」而已。「不表態」久了,這種互動方式就會變成習慣,這個習慣不單指你一個人習慣,而是你的朋友也會習慣與這樣「不表態」的你相處,他們甚至以為這個「不表態」的樣子,才是真正的你,但其實都只是美麗的誤會,為何美麗呢?或許因為你的「不表態」,而使你們無緣深交,不深交,也就不易發生明顯不愉快的狀況,所以使你們的相處狀態,一直維持在看似美好的氛圍中。
在一段友誼長久的關係中,尤其是那些讓你感到「沒這麼能做自己」的關係裡,都需要找個時間檢視,不是要你檢視對方、也不是檢討對方,我們該做的是檢討自己、重新認識自己,重新檢視什麼是你要的、什麼是你不要的,這無關誰對誰錯,而是在認識自己過程中的自然現象。
練習:自我介紹、聆聽、抓重點
讓自己處於不斷認識新朋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,因為他可以不斷讓你練習與人對話,不是只說你想說的話,而是思考你想說什麼話。練習對話的好處很多,尤其在認識自己的這部分,功效很大,例如,因為認識朋友需要向人自我介紹,而你也會在這時候,開始想著我要怎麼向人介紹自己,同時也會開始思索著「我希望別人怎麼認識我、怎麼記得我,我希望大家能記得我哪些事,我有哪些事是想優先讓大家知道的」,當你在思索這些問題時,其實你已經開始在思考「我是誰」了。
結識朋友總得互動,除了學習對話之外,也開始學習傾聽,傾聽他人在講些什麼,不是只是聽聽而已,而是思考他人這麼講的背後原因,也會開始從他人敘述中,學習抓重點,除了傾聽他人的話,也會從自己抓取他的哪些話,得知自己對哪些事、哪些關鍵字是有興趣的,得到關鍵字後,自己又多對自己喜歡的事物有更進一步認識。
練習:解讀空氣、文字、肢體語言
此外,我們透過結識朋友,練習與人互動,學習拿捏距離、步調,講白一點,你會在與人互動時,學習怎麼閱讀空氣,學習如何解讀他人的話,哪些話不宜過度解讀,哪些話若解讀了會造成誤會,讓彼此陷入尷尬和麻煩,也就是說,多與他人互動,可以幫助你訓練你「想像力」的特質,讓「想像力」變得可以被控制,一旦「想像力」不受控時,就會想太多。更進階一點,你將開始學習思考你喜歡、在乎、不在乎的事,幫助自己尋找理念相近的朋友。
等到你更清楚自己的喜好後,即可重新檢視與目前朋友的關係,與哪些人相處時,覺得心裡不太平衡、不太舒服、有一點勉強自己的感覺,或是觀察自己是否有習慣附和對方的行為,但這個附和,並不是這麼「完全的」出自於內心的聲音,像是「配合對方、配合氛圍」的互動著,這些細節不容易觀察,不過為了更認識自己,做這一門功課,確實有其必要,尤其對擁有「不擅長拒絕」、「不了解自己」的人,更是需要。
練習:拒絕配合、拒絕自己有與過去一樣的反應
觀察到與哪些朋友的互動方式需調整時,是很棒的第一步,不過是否能夠鼓起勇氣在這位朋友面前,做出「拒絕配合」的行為是一個考驗,「拒絕配合」指的不是拒絕配合對方,而是拒絕配合過去習慣這樣說、這樣回應的你,雖然拒絕的對象是自己,不過「拒絕配合」會破壞對方對我行為、表情的期待,所以對想改變這段關係的你,稍感壓力,不過為何會感到壓力,還得要重新拿出來討論,不在今天話題內。
總之,把握一個重點,當你在回應朋友的話時,只要想著「我說的這些話,是心甘情願說的嗎?有沒有為了說而說?或是為了他而說?或是為了某個目的、原因而說?」如果沒有,那很好,表示你首次嘗試跨越過去的你,成功了,試了幾次後,會發現不難,會漸漸變得上手,相信你的朋友也會有感覺,他會發現你的改變,不過,當你開始試著在這些讓你覺得心裡不平衡的友誼中重新做自己,發生不愉快,也無可避免,無論有或沒有,都無所謂,因為發生「不愉快的事」、「產生意見分歧」都不是人際關係的阻礙,真正的阻礙是事情結束之後,彼此怎麼想、彼此怎麼看待彼此,唯有懂得相互尊重的朋友,才值得繼續往來,才值得繼續保持聯繫,共勉之。
Comentários